首页

踩踏调教女奴

时间:2025-05-28 12:17:30 作者: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的“百鸟翔集图” 浏览量:25803

  中新社呼和浩特5月27日电 题: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的“百鸟翔集图”

  中新社记者 张玮

  5月下旬,数十万只候鸟掠过额尔古纳河上空,飞越中俄边境线,一路向北飞向西伯利亚。

  内蒙古是中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全球九大候鸟迁飞通道,有3条穿过内蒙古,其中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是鸟类种群数量最多、面临威胁最大的路线。每到春夏季,这条候鸟迁徙线沿途“处处闻啼鸟”,宛若一幅“百鸟翔集图”。

4月14日,内蒙古额尔古纳,赤麻鸭正准备振翅高飞。 闫立新 摄

  据监测,截至目前,在内蒙古越冬的水鸟达16万余只,涵盖6目8科26个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赤麻鸭,越冬种群数量达13.2万只,占全球赤麻鸭总数的60%以上。

  成群的鸿雁排着整齐的“人”字形队列翱翔;赤麻鸭在浅水区悠闲地游弋;优雅的绿头鸭、鸬鹚或低头觅食,或舒展双翅……5月中旬起,额尔古纳湿地迎来候鸟迁徙高峰。

  额尔古纳湿地是中国保持原状态最完好、面积较大的湿地。每年春季,大量候鸟从鄱阳湖、洞庭湖一带的南方湿地逐渐向北迁徙,沿着额尔古纳河向北飞出国门。

4月17日,内蒙古额尔古纳,绿头鸭在水中悠闲休憩。 闫立新 摄

  监测数据显示,额尔古纳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中国境内的最后一站,每年在这里停留、繁殖栖息的鸟类约达2000万只。

  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57岁的牧民包斯琴巴图是在保护区所在的毛仁塔拉草原上长大的。20世纪90年代,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后,包斯琴巴图做起了巡护志愿者。“生态越来越好,鸟儿越来越多了。”

3月28日,内蒙古科右中旗,小天鹅结伴在湖边漫步。 毕力格 摄

  2024年,保护区引进“科尔沁”智慧管理平台,用一个“大脑”支配28个“眼线”和“触角”。“智慧平台观测结合人工巡护,定位更高效精准,对候鸟栖息的干扰也能最小化。”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监测科科长高文华介绍说。

  2025年春季迁徙季,保护区监测鸟类数量达19万余只,较去年同期增长124.5%。其中,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极危物种名录的青头潜鸭数量最大集群达20余只,“鸟中大熊猫”东方白鹳也在这里筑巢繁育。(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上海全市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北京11月3日电 (记者 陈溯)记者3日从中国气象局获悉,预计3日至5日,受新一股强冷空气影响,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有大风降温天气,局地降温可达12℃。

“为亚太和全球发展繁荣注入更多力量”

大湾区航空有限公司与黄山屯溪国际机场合作开通的香港至黄山航线,是黄山市自2020年以来引进的首条国际/地区直航正班航线。该航线曾于2023年9月至12月、2024年3月以包机形式由青岛航空阶段性开通。

中新教育丨教育部部署做好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

2月27日,通往杭州西站的余杭首趟2024“大学生专列”里充满了欢声笑语,120余名重点院校大学生洋溢着青春勃发的气息,流露出雀跃期待的神情。他们要去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参加“海创未来 才汇余杭”新春首场大型综合类招聘会。

浙江宁海:两岸民众相约乡村文化大舞台

在会见梅洛尼时,赵乐际表示,近年来,在习近平主席和意大利领导人引领和推动下,中意务实合作不断拓展,为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今年是中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双方要保持良好交往势头,续写中意关系发展新篇章,为中欧关系发展和世界和平稳定注入更多正能量。中国全国人大愿同意大利议会充分发挥定期交流机制作用,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广渠道友好交往,为两国务实合作提供法律保障。

金壮龙表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我们将巩固提升信息通讯业的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适度超前建设5G、算力等信息设施,继续推动互联网规模化应用,让5G赋能千行百业;强化5G演进,支持5G-A发展;同时要加大6G的研发力度。促进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